老年教育是教育事業和老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老年教育服務供給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應有之義,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途徑,是提升廣大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為新時期我國老年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人口老齡化加劇形勢下如何辦好老年教育具有重大意義。為此建議: 一、老人教育組織要再加強。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學校實施、社會參與、普惠共享的老年教育組織領導構架。科學統籌各方主體職能職責與老齡化社會發展、老年教育鏈條要素的耦合關系,有效解決老年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緊迫問題,有效搭建跨部門、跨系統、跨區域的多主體、多要素深度協同、多維聯動、同向發力的工作體制機制。政府在黨委領導下,應全面負責老年教育工作,組織各級各類老年大學、職業院校、老年教育專業機構等,努力成為老年教育工作的政策執行者和具體實施者,成為推動老年教育政策落實落地的重要力量。動員全社會共同努力,引導社會力量和民營資本深度參與老年教育,逐漸成為老年教育服務供給的“主力軍”,切實推進老年教育普惠式發展。 二、老年教育質量要再提高。從內涵要義來看,老年教育質量的提高,要堅持量和質的優質發展,真正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其主要路徑:一是體系化。注重體系建設,健全層級體系、理順管理體制,努力形成縱向貫通、橫向協同的管理體系。二是標準化。加強老年教育場所、課程、管理等標準化建設,定期開展標準化評估,全面推進老年教育標準化建設。三是多樣化。整合各方辦學優勢和特色資源,在老年教育辦學主體、資源配置、課程開設、教學手段和服務供給等方面呈現出“百花齊放”態勢。四是數字化。隨著社會數字化轉型程度加深,數字化勢必成為老年教育新生態的重要主題,要在基礎環境、教學實施、教育治理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創新變革。五是生活化。要基于老年教育自身發展規律和老年人學習特殊性,把生活場景化技能教育作為新時期老年教育的重要內容,依托虛擬仿真技術有效滿足老年人提升高質量生活技能的需求。 三、老年教育內容要再拓展。隨著老年教育規律性和特殊性及老年人學習的多樣性和個性化需求的變化,老年教育發展內容也應隨之變化。高校繼續教育學院要牽頭組織相關部門,開發多樣化、高質量的課程,滿足老年人高質量個性化的教育需求。注重從低層次娛樂向高層次賦能拓展。在以往娛樂型教育的同時,在數字社會生活技能、老年智慧康養知識普及等方面增智賦能,實現積極適老、健康休閑、能力開發等多種教育。聚焦從滿足需求向引導需求轉變。在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和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同時,更要引導老年人學習需求,發揮好老年教育在維持智力、發展能力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將老有所學與老有所為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老年人特別是低齡、健康老年人在勞動就業、志愿服務、社區治理等方面的重要價值和獨特優勢,進一步開發和利用老年人力資源,并建立統一有效、智慧便捷的平臺載體和對接機制。 四、老年教育資源要再優化。針對老年教育學校辦學性質多元,存在著政府辦學、公辦民助、民辦公助、社會力量辦學等多種形式,辦學機制和資源配置等也主要局限于本系統或本部門的現狀,完善構建跨系統、跨部門的多主體協同的省域老年教育共同體。積極整合社區資源,從人、財、物、場地設施進行統籌,辦好社區老年大學,共同打造區域資源共享共用的“一刻鐘”老年教育服務圈。加快推進老年人“老有所學”支撐體系,構建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時空一體、虛實結合、多端輸出的老年教育服務體系,推進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教育環境,讓老年人切實感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確實能用、真的好用、隨時愛用。 五、老年教育投入要再加大。進一步鞏固和強化新時期老年教育地位,深化老年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適當增設專職工作部門,細化主體職責分工,靈活配置人員編制,選配專職工作人員,動態選聘一大批高素質兼職教師,加快建設一支數量充足、業務精湛、素質精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老年教育人才隊伍。完善老年教育財政投入、資金籌措、稅費改革、選樹典型等相關支持政策機制,將老年教育經費納入到財政年度預算并實行單列單支。充分發展老年教育市場行業,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應以老年人學習剛性需求和特殊需要為導向,依托新技術、新行業、新業態,積極研發適老化、個性化、智能化老年教育產品,大力發展老年教育產業,拉長拓寬延伸產業鏈條,增強老年教育產品競爭力和老年教育市場發展活力。
|
上一篇:培育新質生產力 賦能高質量發展 .. | 下一篇:關于綜合整治電動車充電樁的調研.. |
南京市建鄴區嘉陵江東街50號康緣智匯港16-19樓
備案號:蘇ICP備2021054532號-1 網站建設:南京冠邦網絡
版權所有: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江蘇分所